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契丹之梦

第027章:钢是怎样炼成的

上一章说到金兵突袭了苍石伙洛矿场,矿场的人员伤亡十几个人。矿场被金兵破坏了,冶炼的炉子被捣毁了,房屋都放火烧了。

这里有个疑问,金军为何不占领矿场,自己开采和冶炼呢?铜是重要物资啊?他们也是需要的呀。

这是为什么呢?

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矿场位于浑河北岸,金军的老巢在浑河以南。这里很偏僻,只有一条可以走马车大道,是通往锁阳城的,其他方向没有道路,也没有桥梁,只有现在的枯水季节金兵可以淌水过河。

枯水期是很短的,大部分时日都是浪涛汹涌,没有桥梁是很难渡过的。如果金军在此常驻,不但需要建桥,还需要修路。不是说金人不能修桥修路,而是他们认为:单单为这个矿,修一百多里的路还要架桥,划不来。再者说,就是打算修桥修路,因为工程不小,不要说他们没这笔银子,就算有钱,这工程怕是一年都干不完。

这就是金军不能占领和利用此矿场的原因,对敌人的矿场他们只能捣毁了之。

矿场遭到袭击的消息很快传到锁阳城,锁阳立即派兵救援。100里的距离肯定是来不及的,援兵到达时金兵早就退走了,随后逃避到山林中的工匠和兵丁也都陆续返回了。

他们沿着浑河布防,防备金兵再次偷袭,矿场里也忙着救火,收拾残局。

开春的天气依然寒冷,救援的兵丁加上矿场的人有五六百,需要搭建帐篷野营。好在帐篷都是续了棉花的,勉强御寒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得到消息的箫空宁也在思考:铜矿场是不能放弃的,因为铜是重要的物资。在辽国范围内这是最好的一处铜矿,开采容易品质好,成本低产量高。

某种程度上说,也可以说是辽国唯一的铜矿,它一年出产三万多斤铜,其他小矿加起来不过千把斤,不够苍石伙洛的零头。

既然不能放弃就要做好安全防卫,避免再次被金兵袭击。

在古代最好的防卫办法就是建设城堡了,冷兵器时代可以以一当十、当百。像矿场这样的小城堡,用100个兵守卫,成千上万的敌军也难于攻破。因此总兵官萧宏它建议修城墙,围绕着矿场建设一个小的城池。

萧宏它担心箫空宁不懂军事,他解释说:“留守大人,有城墙守卫是最安全的,如果有敌军攻城,他们要么用冲车撞城门,要么架云梯强行爬城墙,我军防守就占尽了上风,所以修建城墙是最好的防卫办法。”

所谓的“冲车”就是用车装上巨大的树干,士兵推车撞击城门。前提条件是过了护城河。

再有就是云梯了,云梯就是能爬上城墙那么高的梯子,让攻城的兵卒爬上城墙。云梯都是现场制作的。有的梯子顶部带钩子,勾住城墙,避免被推倒。

萧宏它的建议是正确的,箫空宁点头应许。

修城墙的主意提醒了箫空宁,在他的记忆中,知道西方有一种叫做菱堡的城堡。

注:“菱堡的城堡”这五个字中的两个“堡”字读音不同,它是多音字。“菱堡”读音:卜。“城堡”读音:保。做地名读音“卜”,做名词读音“保”。

什么是菱堡呢?

菱堡,英文Bastion,又称棱堡,在16世纪至19世纪出现在欧洲的城池,一般都是很小的城,也可以说的军事要塞。它是特点是城墙有向外凸出的角形结构体。

中国古代城墙也有类似结构,不过突出部是方形的,叫做“马面”。它的作用与菱堡类似,都是防御敌军爬成的。

菱堡向外凸出部是三角形,与“马面”类似,只是形状不同。它有两个斜角侧面,古代火炮的炮弹是个铁疙瘩,遇到斜面会打滑。

所以说菱堡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防炮,另一个是防敌军爬城墙。守城的兵丁利用菱堡的角度,使用箭矢可以射击爬城墙的敌军。

如今,在欧洲还有一些菱堡被保存下来,成为博物馆、旅游景点或城市公园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这种菱堡国人没见过,对于其奥妙之处当然不知道,就算现在解释给他们听他们也未必相信。

为了更早建成苍石伙洛城,箫空宁只是做个简单说明,画了两张图,就当做命令发给锁阳县,让他们按照图纸建设城池。

这两张图,一张是外观立体形象图,所有的人都能看明白。另一张图是平面图,就像是从空中俯瞰下的城墙。

箫空宁没去过红透山,但是官府的文案齐全,内中就有地势图,这是箫空宁绘图的依据。

在图的文字说明中也说了,城墙走势可按照实际地势修改。

这个城覆盖的面积比矿场大了一倍,这是让人们有活动的空间,更重要的是兼顾今后矿区的扩大。

尽管如此,它也算是最小的城池了,更像是个军事堡垒。

修城墙不光需要命令,更需要钱粮,并且钱是主要的,没钱怎么能做工程呢?古今同理。

首先是辽东的经济状况逐年改善,府库比较充裕。

费用来自三个方面,辽东行省出一部分。锁阳县今年上缴的赋税减免一半,用于工程。第三是锁阳县的官僚和仕绅要踊跃认捐,地方平安他们都受益嘛。

这一系列的事务办妥后,锁阳县就调动工匠开始施工了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在这次铜矿事件处理过程中,让箫空宁不由得想到了古代的一个重要兵器:火炮!

这事也很重要,值得一提。

历史上这个年代里还没有火炮,有关火炮的历史记载最早出现与元末明初的鄱阳湖大战。

这是确定朱元璋统一中国,建立明朝的关键一战,他与对手陈友谅在鄱阳湖上摆开战场。水上作战自然的用战船,水战的利器就是火炮,所以史书也好,小说也好,都极尽能力渲染火炮的威力。

这段历史故事就不多说了,我们提到它是为了说明火炮出现的年代。

为什么铜矿事件让箫空宁想到了火炮呢?因为古代的火炮基本上都是用铜铸造的。苍石伙洛产出铜,现在也有黑火药,那么只要是需要,箫空宁就可以拥有火炮。

很多人以为古代的火炮是钢铁的,其实不然,古代火炮绝大多数是用铜铸造的。可是现代大炮的炮管都是钢的,这又是为什么呢?

从物理性能说,铜(尤其是青铜)的强度和韧性较高,能够承受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压力,不易炸膛。

古代炼铁技术不成熟,生铁太脆、熟铁太软,难以满足火炮的强度要求。

铜的熔点相对较低,便于铸造体型大且形状复杂的火炮,且传承上千年的铸造工艺很成熟了。

铜炮在长期使用中不易损坏,古代工匠掌握一种叫做“热炼工艺”的处理方法(用现代话说就是热处理),能进一步提高使用期限。

从军事角度说,可靠性特别重要,俗话说: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。

铜的耐腐蚀性使其更适合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,这个性能使得铜炮适宜安装在船上,用于水战。钢铁材质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,这也是铜炮的优点。

有一种叫虎蹲炮的,体积小,重量轻,便于运输,适合在多种战场上灵活使用,它也是铜质的。如果箫空宁决定制作火炮,就是以虎蹲炮为蓝本。

总而言之,由于以上这些原因,古代早期的火炮绝大多数是用铜铸造的。

正是这个原因,铜矿事件让箫空宁联想到了火炮。

火炮的优势是打得远、威力大,缺点是射速慢,面对着骑兵只有一次开炮的机会。

如果他现在就“研制火炮”,怕是把火炮的历史提前了几百年,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他没把握,因此他还没有下决心,箫空宁暂时放下了火炮的念头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箫空宁设计的类似于电锯的动力锯,是再简单不过的机械了,可是干了两个多月才造出来。

看到动力锯的实物箫空宁很是惊讶,他心中叹服古代工匠的手艺高超,制作用心。看外观就很顺眼,摸摸台面硬实、光滑,锯片闪闪发光,像是工艺品的样子。

这个动力锯的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硬木料制成的,包括旋转轴等旋转运动部位,极少使用铜件。

锯片的材质是钢的,这个真的要说一说。

本来这个年代里没有优质钢材,只有生铁或熟铁,所谓的熟铁就是劣质的钢。难道古代没有好钢材吗?有,但是极其稀少,且价值昂贵,比如腰刀、宝剑。

可是箫空宁特意冶炼了少量的好钢材,只有关键之处才舍得用。

箫空宁实质上是个现代人,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懂的,起码对于冶炼钢铁绝对是外行,他连钢铁厂都没去过。但是以平常人的常识都能知道一些冶炼知识,比如他知道此时所谓的铁都是劣质钢,要提高品质就要多次锤炼,去除杂质,成为好铁。

在锤炼的过程中,他试着加入一些矿物。加什么矿物呢?他还是不懂,也不会鉴别加入的矿物是什么。那他就告诉工匠去山上找漂亮好看还要单一纯净色调的石头,这样的石头就是某种矿物。

实际上合金钢就是这样试验冶炼出来的。

一次一次的试验,不要怕麻烦,不怕失败,最终总会找到较好的配方,得到比较好的合金钢。

好了,不啰嗦了。

不管怎么说,现在有了动力锯,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也就达到了目的。

欲知试验动力锯的效果如何?且听下回分解。

—end—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